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1日 | 来源:光明网2021-01-11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反复强调和阐述的一个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为了应对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维护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要在实践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明确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要构建以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
1.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社会中的一切共同体都是由于某种能够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而形成的。例如,共同的地缘、共同的血缘、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利益,能够分别形成地缘共同体、血缘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一种利益共同体,但是,在这里作为能够把整个人类联系起来的共同利益,不是一般的利益,而是生死攸关、决定着人类命运和前途的重大利益或根本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由共同的根本利益而促成的具有共同命运的人类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形成是以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为前提的,而后者又以人类作为现实主体的生成为根本条件。在社会分工和交往水平很低的以往,从根本上说,没有形成过人类的共同利益,有的只是各种不同的特殊利益,即相互区别甚至根本对立的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今天,这种情况发生了本质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促成了一个内在有机的全球社会,使得人类真正开始作为一个整体来生存、活动和发展,从而使人类的共同利益成为可能。
由经济全球化促成的人类共同利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是当代人类相互依存、休戚相关。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相互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这就是说,共同利益不过是彼此分工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之间的全球分工和全球协作,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维护好这种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关系,就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二是当代人类面临共同挑战、安危与共。经济全球化在促成一个内在有机的全球性社会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全球性问题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得当代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全球风险共担的社会。不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各种全球性问题,就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以具有上述规定性的人类共同利益为纽带而形成的,它是人类相互依存和休戚相关、人类面临共同挑战和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为何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阐述当代人类已经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客观事实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要“构建”“建设”“打造”“共创”“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他还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特别强调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第一,虽然当代人类已经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在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人们之间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共赢关系。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来维护和平、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生活水平和保护人权。但也有个别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民粹主义裹挟种族主义沉渣泛起,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肆意干涉别国内政、践踏他国主权,经常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以富压贫,使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的弱小国家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全球治理结构合理化呼声的日益高涨,如何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愿望。
第二,虽然当代人类已经成为一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但在这种命运共同体中,各国在应对各种全球问题上的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重威胁难以得到有效化解。受上述全球治理结构的决定和影响,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虽然距离冷战结束已经过去30多年,但一些西方国家仍然固守冷战思维,热衷零和博弈,习惯于从竞争、对抗的视角看待世界和处理国际关系,把新兴国家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根本无视他国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而动,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追求美国自身的绝对安全,实行贸易霸凌主义、不断挑起与他国的冲突,并接连从多个国际合作组织中“退群”,严重破坏了人类在应对各种共同威胁上的国际合作。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作为人类“美好愿景”和全球治理“美好的目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能够使人类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要构建这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倡导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从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可以说是要由自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自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自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是自发形成的。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促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风险共担的全球性社会,催生了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不同,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种自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是按照合作共赢这一核心理念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起来的,只能是人类自觉构建的结果。因此,要从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唤醒和强化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意识。
其次,着力加强人类共同利益的建设。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维护和实现的人类共同利益,就是人类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而人类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真正能够把世界各国人民联系和凝聚起来的纽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人类共同利益建设,强化和扎牢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阐释过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中越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哈命运共同体”“上合命运共同体”等,都是通过强化共同利益的纽带而形成的,它们为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国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通过强化共同利益的纽带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建设实践表明,聚焦区域共同利益、建设区域命运共同体,不断延展共同利益的纽带,积小胜为大胜,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最后,向世界广泛传播并积极推动人们践行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着力建设以下五个“世界”:一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即要在各国之间建立起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实现世界各国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坚决反对弱肉强食和穷兵黩武,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即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努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使各种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和共同发展。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即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者:汪信砚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1月11日 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