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喜迎党的二十大 > 理论聚焦

支振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作者:支振锋 |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7日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1-27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系统集成,强化立体协同,作出统筹部署。这是我们党着眼全球化新变局、坚持系统化新观念、聚焦现代化新内涵所作出的科学擘画,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雄厚人才基础和更强大战略支撑。

以人才优势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重视人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坚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对人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刻,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2022年11月1日,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表示,为深圳这个“充满活力”的“梦想之都”所吸引,自己即将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深创业。

颜宁的“归去来兮”,是我国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侧剪影。进入新时代,我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发力,人才资源总量显著上升,素质显著增强,结构更为合理,成效愈加突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资源总量十年来增长了1亿人。2021年研发人员是2012年的1.7倍,稳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达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为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已跃升至第11位;最新《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显示,人才贡献率由2012年的29.8%提升到当前的超过34.5%。

积厚成器,富国兴邦。新时代以来,我国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圆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经济实力得到历史性跃升、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得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人才为这些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以创新驱动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优化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是关键。十四亿多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些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目标,需要能促进从“0到1”突破的基础性原创爆发,需要能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性攻坚克难,需要能掌握重要核心技术的引领性技术攻关,需要能持续实现科技创新体系性推进的高水平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单边主义、经济霸凌、脱钩断供、逆全球化横行,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严峻。竞争激烈,博弈炽烈。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和制高点。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走好国际博弈先手棋,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以系统思维构筑开放型人才新生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系于教育。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实施,提高教育质量,释放人才能量,强化创新力量。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坚持以系统观念分析国家兴衰的演变机理,更好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与支撑国家繁荣兴盛的历史规律。创新是高度不确定的探索性活动,创新型人才具有鲜明的人格特质。人才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既来自后顾之忧的解决,也来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以及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人才生命质量与社会创新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生态,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人才实现创新,创新推动发展,发展提升文明,文明滋养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新征程上,要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7日 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