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看中国综述

赵启威:英文世界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若干认知

作者:赵启威 |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6日 |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22年第6期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一、关于中共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后,国际社会对本次大会给予了高度关注。许多英文文献反映,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世界产生积极贡献。

美国记者兼“无冷战”国际运动创始成员丹尼·海洪(Danny Haiphong)认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追求不仅仅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与人民的福祉有着内在的联系。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报告认为,中共二十大致力于找到一条解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法。英国地缘战略委员会专家查尔斯·帕顿(Charles Parton)的分析发现,中国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简单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他认为,中国政策将强调共同富裕、减少不平等,并更加重视改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Shahbaz Sharif)指出,中共二十大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巴中双边友谊,将双方信任和合作提升到新巅峰。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主席伊姆兰·汗(Imran Khan)提到,中共二十大传递出实现和平、发展和多维度进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信息。印度《星期日卫报》指出,尽管中国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但是中国承诺不像美国那样寻求霸权,而是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各方利益。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ODI)对中共二十大的分析报告称,从全球治理方面来看,中国倡导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二、关于过去十年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后,许多海外媒体或智库专家对过去10年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其中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

法新社的报道从六个方面对中国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梳理:第一,极端贫困的消除。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行动准则,而消除极端贫困现象成为践行这一准则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近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2013年至2021年间的大量投入。第二,财富的激增。2013年到2020年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6%,同期农村家庭收入增长了82%。第三,航天领域的发展。中国在航天领域已经缩小了同欧美国家的差距:2020年中国的探月航天器带回了珍贵的月球样本;北斗系统与美国GPS不相上下。第四,反腐败取得了显著成效。10年间至少有150万人因腐败问题而受到了惩处。此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中广泛倡导“节俭”文化,这有助于遏制奢靡之风。第五,环境的改善。10年间,中国为环保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中国政府于2016年签署了《巴黎协定》,并于2020年承诺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至2021年间,中国的空气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了34.8%。此外,中国的垃圾分类计划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第六,中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增长。中国高速铁路网长度的不断翻倍以及民用机场的快速建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经济发展,并为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国际社会还普遍关注过去10年间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彭蔼娆(Iris Pang)指出,中国的数字经济在过去数年间迅猛发展。数字经济首先从中国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中发展起来,很快扩展到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和金融技术等领域,随后进一步扩大到地图、打车应用和送货服务,然后又扩展到网络游戏和自媒体。2021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的价值为45.5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十年内,数字经济产业所产生的价值对GDP的贡献翻了一番,达到近40%。她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产业将持续受益于中共二十大关于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

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

中共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英文文献对中国式现代化给予了广泛关注。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主题论坛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解读。美中合作基金会执行主席约翰·米勒-怀特(John Milligan-Whyte)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的成功对全世界来说是一种鼓舞,中国式现代化是21世纪的现代化范式,不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选择,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参考。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夸库(Koffi Kouakou)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的脱贫模式对非洲有巨大的启发作用,非洲国家从中国学到的最重要经验是,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是一纸空谈、只让富人受益。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Kerry Brown)强调,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也有目共睹,比如对可持续发展的强调就体现了中国对环境的重视,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丰富更多现代化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对联合国宪章的坚定维护,立足于建立和平的外部环境,应为此喝彩。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研究员贝哈努·阿伯拉(Birhanu Abera)也阐明了自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第一,中国有超过14亿人口,领导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有远见卓识;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息息相关;第三,物质文明代表经济福利的进步,而精神文明代表中国公民自身的现代化;第四,明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将有助于以现代化的、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经济;第五,和平与发展需要全世界携手并进,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以取得霸权地位为目的,而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努力。

四、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相关英文文献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采取的战略具有促进商业化、引领创业创新、摆脱对外技术依赖、维护经济发展安全等积极作用。

美国《纽约时报》发文指出,在美国对中国全面实施新技术出口管制措施的背景下,中共二十大强调自力更生,并提出要赢得一场“关键核心技术”的斗争。对比5年前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次,中共把重点放在“国家战略需求”上,这表明中国政府将在未来的创新举措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指出,虽然近期有人认为中国对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强调可能会改变近几十年来优先发展经济的决策导向,并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表示忧虑,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面对国内外何种不利因素,仍将继续重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香港协力管理咨询公司旗下《中国简报》(China Briefing)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且是世界上第一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这反映了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对中国的重要性。此外,外国投资和商业将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将努力通过扩大国内循环吸引全球资源,加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通,提高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共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表述表明,中国希望加强技术自主,并阐明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将如何为中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驱动。中国发展需要高技能工人,包括外国人才,以提升其劳动力水平。与中共十九大报告相比,“科技”一词被提及的频率更高。

五、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不断对外开放的决心以及开放的中国为全球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一些英文文献聚焦中国对外政策的相关内容,对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一篇分析报告认为,中共二十大报告虽然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问题上,但也表达了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的观点。报告提出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将“和平共处”放在对主要国家关系的描述中,可能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危机或冲突风险不断增加的担忧。该分析报告认为,中共二十大将国家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专门阐述了国家安全问题,将国家安全表述为“民族复兴的根基”,这表明中国政府想要通过加强国家安全应对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报告中“安全”一词出现了91次,远高于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50余次。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报告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环境带来重要影响。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或美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能否进入这两个国家的巨大市场将成为他们能否实现繁荣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贸易双方任何一方的扭曲性贸易行为,如扭曲贸易的补贴、倾销,或者强调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措施,都会减少发展机会。同样,大国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蔑视,尤其会为中小经济体造成困难。在金融领域,美国和中国会为全球经济创造低通货膨胀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外交学者》总编辑、前美中政策基金会研究助理香农·蒂耶兹(Shannon Tiezzi)提出,中共二十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十年成就时将“共建‘一带一路’”概括为一个“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同时,在阐述中国外交政策时,中共二十大报告还提到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这是继“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新的重大倡议。

六、结语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发现,英文世界对中共二十大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给予了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在梳理英文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些西方媒体或智库在报道或评价中共二十大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见或忧虑,比如,质疑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猜测中国会收缩“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怀疑中国科技政策的激励力度,误读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担忧中国与美国的紧张关系。造成这些偏见或忧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对中国缺乏深入的了解,这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故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赵启威: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22年第6期,“特稿-海外各界解读中共二十大”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