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神根 |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0日 |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2023-03-20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摘要]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是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一是确定了鲜明主题,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定为大会主题的核心内容。二是明确使命任务,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三是制定方针政策,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进行具体谋划。四是创造外部环境,报告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等方面加以部署。五是明确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并作出重要部署。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接续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代表大会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的探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进行科学谋划和部署。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和部署,必将有力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推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篇章。
一、确定鲜明主题,回应时代心声和人民期盼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了两步走的安排,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安排,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对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未来五年的现代化建设进行系统论述。
首先,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列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标题。大会报告标题至关重要,它如旗帜,引领前进的方向。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始终将实现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报告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标题,意味着现代化建设开始成为主要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至十九大,都将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列入报告标题,意味着小康社会建设是当时的主要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列入报告标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向纵深发展。
其次,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大会主题的核心内容。从党的十五大开始,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大会的主题。之前,一般都用大会任务作表述。大会的主题实际上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主题相比任务,其内容更丰富、承载责任更重大。党的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列入其中作为核心内容,旗帜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45年,毛泽东深刻指出,没有工业(当时对现代化的一种表述),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同时指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80页。】基于这样的认识,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奋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 “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018年,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3—44页。】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党的二十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二、明确使命任务,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报告第一部分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和新时代10 年的伟大变革,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6页。】,充分肯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重大意义。
报告第二部分,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任务、路径和立场观点方法。报告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出“两个结合”的具体要求和路径,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那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遵循,也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新思想引领。
报告第三部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新的时代特点,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上书,第21页。】这一使命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相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宣示,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动员令。
在明确中心任务后,报告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根本问题、重大时代课题。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2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党对现代化问题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
报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同上书,第23—24页。】。这一本质要求,实际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又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在此基础上,报告对从现在起到2035年以及未来五年作出具体部署。
关于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由十九大的六个方面增加到八个方面, 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经济建设部分,明确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上书,第24页。】,任务更重。新增加的两个部分,主要是从经济部分单独列出,分别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上。】这两条单列,具有很强针对性,反映了国家发展的突出要求。民主法治建设部分,增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同上。】。文化建设部分,明确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同上。】。社会建设部分,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同上。】。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增加“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同上。】。国家安全部分,改写成“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同上书,第25页。】。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报告明确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安全更为巩固、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参见上书。】这里面没有具体数字指标,但内涵十分丰富、要求很高。
上述部署符合时代特点,切合中国实际。
报告还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同上书,第26页。】
面对这样的局面,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同上。】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6—27页。】这些重大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实践遵循。
三、制定方针政策,有许多创新亮点
报告第四至第十部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进行具体谋划和部署,其中有许多创新亮点。
关于经济建设,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关键词。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参见上书,第28页。】很显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关键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我们要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经历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经济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于大而不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供给体系质量还不高、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未完全形成等。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上书,第33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挥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作用。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此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上。】在这之前的代表大会报告,一般分别将科技放在经济建设部分,教育放在社会建设部分,人才放在党的建设部分。二十大报告将它们汇总放在一起,紧跟经济建设之后,凸显科技、教育、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关于法治建设,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上书,第40页。】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等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领导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过去一般放在报告的政治建设部分。党的二十大,单独将其作为一个部分进行阐述和部署,突出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于文化建设,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2页。】同时报告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同上书,第43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1940年,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66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报告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43页。】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关于社会建设,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同上书,第46页。】。其中,共同富裕是一个突出亮点。近些年来,共同富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党和国家对此着力很多,取得重要进展。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同上。】,并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同上书,第46—47页。】。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三次分配的概念。此前,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概念,但阐述不系统。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次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这是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创新,对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扎扎实实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同上书,第50页。】。这是立足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人类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多个、人口不超过10亿。它们基本是欧美国家,也都走了一条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老路。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也不能走那样的老路了。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四、创造外部环境,确保现代化建设安全稳定
世界历史证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也是矛盾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不是在解决内外矛盾中实现发展的。鉴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难度和重大影响,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引起格外重视。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处理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0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11至14部分内容,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能成为影响现代化建设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关于国家安全,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52页。】这是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设置专章论述国家安全问题。这部分内容,过去一般放在社会建设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不断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考验。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异常严峻,外部压力前所未有。同时,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国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必须着力解决国家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报告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等方面加以部署。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报告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同上书,第55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提升。与此同时,党对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部署。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53页。】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9页。】。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把握强国强军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分紧要的一步。再过五年,将迎来建军一百年,人民军队将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大踏步迈向世界一流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党的历史使命、国家战略需求和我军使命任务的有机统一,丰富拓展了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时代内涵,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意义重大深远。
关于祖国统一,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57页。】,在过去表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要求。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同上。】。报告还提出,“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上书,第58页。】。这些措施,都是针对香港、澳门的政治经济实际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
关于外交工作,报告提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60页。】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体现了党看待世界格局及其演变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是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主张的基础。面对国际形势新动向新特征,二十大提出一系列重要新理念新倡议,深刻阐述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不断丰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二十大首次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写入报告。在构建人类命运同共体理念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开拓进取,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一定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五、提供坚强保障,点明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同上书,第63页。】。这句话点明了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同上书,第64页。】。这句话,提出了“两个永远在路上”的要求。这是从总结历史经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更是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战略决策。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600多万名党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我们党要胜利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上。】。围绕这样的总要求,报告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等七个方面加以部署,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我们党在作了以上部署后,继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作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70页。】。这“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回答了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道路、根本动力、指导理念和根本保证问题,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总结,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在“五个必由之路”中,“团结奋斗”尤其引人注目。二十大报告提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关于团结,我们党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7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同样发出这样的号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55页。】自那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顽强奋斗,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再次以“钢铁”为喻,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载《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8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响应习近平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页。】确定为大会主题核心内容,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上书,第21页。】作为使命任务,在此基础上,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一一加以部署,从内向外、层层推进,逻辑严密,站位高远,体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战略洞见、深远的战略考量、深邃的战略智慧。
党的二十大是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向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张神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