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理论视野

于江 张玉环:中国的倡议 世界的成功

——写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

作者:于江 张玉环 |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2日 | 来源:理论网-学习时报 2023-06-02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擘画、亲自推动下,这个融汇了全球“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努力和智慧的重要进程,正在书写人类发展史的伟大篇章。及时总结共建“一带一路”成功经验,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展望下个十年,更在于维护整个世界共创共享美好未来的进步趋势。

十年扎实共建,重大倡议挺立

十年来,在中国的积极带动和各方的共同创造下,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国际社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早已突破历史上的丝路沿线而惠及全球。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中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和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以及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菲律宾“多建好建”规划、柬埔寨“四角战略”、土耳其“中间走廊”、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埃及“2030愿景”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加快推进同越南“两廊一圈”、巴西“再工业化”、欧盟“全球门户”等战略对接,特别是在刚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上同中亚五国发展战略实现全对接。通过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共建的阳光大道。

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不断完善,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顺利贯通,有利于其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和对外联通;中老铁路使老挝由“陆锁国”变“陆联国”,帮助老挝破解陆路交通困局;中欧班列为畅通全球产业链、扩大中欧经贸往来、搭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雅万高铁作为印尼首条高速铁路,将有力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造福印尼人民。设施联通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沿线民众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已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许多国家人民实现了“铁路梦”“大桥梦”“脱贫梦”。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逆势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大正能量。

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新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合作机构相继成立,为解决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作出了重要贡献,扩大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是对现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中,自2016—2022年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106个成员,累计批准项目202个,融资总额超过388亿美元,撬动资本近1300亿美元,惠及33个亚洲域内与域外成员。自2015年成立以来,新开发银行累计批准成员国98个项目,投资总额约332亿美元。此外,《“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等政策文件核准实施,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一带一路”多元化融资体系初具规模。

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既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也共建各个国家人民的“心联通”。这些年来,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道道“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一批批“小而美”“惠而实”的农业、医疗、减贫项目相继落地,这些项目致力于解决沿线国家关乎民生福祉的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和改善东道国民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为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减贫领域为例,中国菌草种植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为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契合沿线国家减贫发展需求。

十年砥砺前行,经验启示良多

十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克服各种困难、取得重大成绩,得益于其统筹性、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等重要特点。及时总结经验,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国和国际组织继续凝聚合作共识,更好整合优势潜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人民造福、引领人类社会共创未来意义重大。

统筹性。共建“一带一路”这个植根历史沃土、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开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作出重要讲话,为共建“一带一路”把脉定向;积极开展全方位元首外交,指出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开展合作的基本原则、努力方向、工作重点;亲自推动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工程,引领中外务实合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科学性。共建“一带一路”包含历史理性和现实合理性,符合世界发展需求和人类进步规律,顺应国际社会期待,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这是其克服新冠疫情和西方干扰、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将中国的产业优势同沿线国家对资金、技术、产能、基础设施等的需求相结合,有效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衔接,实现共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提供新机遇和新动力。

前瞻性。近些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盛行。同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对应对全球治理赤字和国际公共产品短缺发挥重要作用,对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挑战、推动全球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实践性。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供给国际社会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不同于已有的国际合作模式和机制,体现出实践先行的鲜明特色。中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国,不断探索同沿线国家的共识确立、政策对接和项目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指引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探索系统理论,形成以“五通”为主要内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目标,以开放廉洁绿色为理念,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的日益成熟的理论架构。

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人类社会面向未来

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让这个历史进程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共建,进一步走细走实、深耕细作,造福当代、泽被后来。

始终坚持其包容性和利他性。共建“一带一路”同某些国家以所谓民主价值观为依据成立的具有排他性、针对第三方的冷战色彩的“小圈子”“小集团”截然不同。不是封闭排他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零和博弈的,而是互利共赢的。推动的不是只为少数国家少数人服务的那种全球化,而是更加包容、普惠、平衡的全球共同发展。

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将坚持大国担当和为世界谋进步的宽广胸怀,“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坚持践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重要理念。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展望未来,中国希望世界各国从中国发展中受益,欢迎各国人民继续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中国将继续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实现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逆全球化的喧嚣和脱钩筑墙的噪音中,共建“一带一路”这项人类伟大的共同事业已经“站起来”了,内聚力不断提升,创造力不断施展,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共识和合力不断加强。今年中国计划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传递新希望。相信“一带一路”朋友圈定会继续扩大,“一带一路”合作质量定会继续提升,“一带一路”前途定会更加宽广,共建“一带一路”定会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分别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6月2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