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1日 | 来源:宣讲家网2024-09-20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9月20日上午,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平行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成功举行。平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共同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伟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牛青山主持论坛,来自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单位的6位专家作会议主旨演讲。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单位以及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领导、专家与青年学生等近200人参加论坛。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是一座有着50多万年人类史、1万多年文化史、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文化传承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国历史文化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此次论坛以“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为主题,设置嘉宾致辞、嘉宾演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展示3个环节,突出国际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充分探讨历史文化传承与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厚渊源,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跨越国别和地区的文化对话与交流。
甄占民在致辞中表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总是集中彰显着这个国家、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历史品格,成为这个国家、民族道路选择的内在深厚支撑。中国道路的形成与中国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构成了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向共进、相互贯通。重视历史文化,要秉持开放包容,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深化中外文明互鉴,才能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刘伟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首善标准持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城市文脉有序传承,时代新风广为弘扬,文化发展成果丰硕,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面向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大力推动首都文化传承发展,奋力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一是高举思想旗帜、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增强首都文化引领力。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京华大地交相辉映,筑牢文化根基,凝聚价值共识。二是厚植文化根脉、加强保护传承,着力加强首都文化凝聚力。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加强全域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保护,不断擦亮首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赋能,着力增强首都文化塑造力。全力推进“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四是秉持开放包容、促进交流互鉴,着力增强首都文化辐射力。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和拥有8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以《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协力前行》为题发表演讲,认为建设人类文明共同体,要科学把握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对待不同文明的差异和矛盾,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当“文明霸主”,坚持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法文化论坛法方副主席,艺术8(北京中法艺术之家)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柯思婷·佳玥(Christine Cayol)以《美之道:艺术是不同时代和文明间的对话》为题发表演讲,认为文明的基础是创造、传播和美的需要,文化是可持续世界的基础,须以慷慨而坚定来支持和陪伴艺术家和文化作品,特别是让艺术家能够与其他文明开展和平的情感对话,通过邀请中法艺术家到对方国家进行展示,为增进中法外交关系搭建了交流的桥梁。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以《优化文化传承与传播 推进文明互动与互鉴》为题发表演讲,认为做好新时代对外传播,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历史任务。要认真研究当今时代国际传播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合情与合理、合法与合规、适情与适度的操作方式,建立和发展海外文化传播基地,巩固并加强中外人文合作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易以《北京见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题发表演讲,概括了北京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五大特性,认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北京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值得我们礼敬自豪;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
顾彬(Wolfgang Kubin)演讲
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 以《文明的交流互鉴与现代发展》为题发表演讲,认为文明或文化的条件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沟通基础上的接触,如果没有互相了解、理解的心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失败;如果没有成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任何社会的文明或文化将得不到发展。目前,国际间存在交流困难的问题,而孔子和歌德主张以学习、实践为主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有帮助,这对于文明或文化的交流与现代发展很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国强以《中华文明延续与中国道路选择》为题发表演讲,认为中华文明是中国道路选择的最大法宝和最显著优势,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凯歌前进的精神之基、力量之源。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文明,既要回到历史深处,科学把握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传承民族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也要以时代为观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谱写更加恢宏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时代华章。
作为国家级文化平台,此次论坛以“宣讲+视频+文艺表演”的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增进国内外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理念以及发展道路的了解和认识。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以《盛世梨花唱我心》为题展示了三代梅派男旦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以《走向世界的“面人郎”》为题讲述了新时代非遗传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责任担当。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队员金克勒那日表演团队以《永远的“乌兰牧骑”》为题,再现了67年来“乌兰牧骑”队员扎根基层、服务草原牧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次论坛聚焦文化传承,探讨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涉及话题广泛,学术交流深入,展现形式生动。20日下午,平行论坛还组织了六场配套专业沙龙。六场沙龙内容丰富,分别围绕“‘第二个结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时代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道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青年”等六个主题开展交流研讨。沙龙筹办学术性强,其中四场沙龙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牵头组织,体现了首都丰厚文化资源。中外嘉宾踊跃出席,社科机构领导、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组成的国内嘉宾,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前政要、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国际机构负责人、优秀留学生代表组成的国外嘉宾广泛参与交流研讨,充分体现沙龙的国际化标准、国际化水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将继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发挥全国文化中心引领示范作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