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瑞琴 |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4日 | 来源:求是网2021-06-15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登高溯远、纵揽山河日月,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趋势,才能准确判断大势、主流、风险、挑战,科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是对时代之问的最好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正在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南,使人类在百年大变局中无惧各种风险挑战、险滩激流,从容走向进步解放的坦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于当代世界的社会存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植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是人类对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向往和努力的必然产物。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时代之问中蕴含的时代答案,是深植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流,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的世界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国际社会繁茂芜杂现象之下的本质特征。当代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另一方面,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客观现实,各国深度融合依存形成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使广袤无垠的世界变成了鸡犬相闻的地球村,成为荣辱相生、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条件、客观必然性、现实紧迫性、核心要义,是基于经济全球化、人类在灾难与进步面前命运与共的客观现实;是基于“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基于“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反映了人类社会前行的最基本的精神诉求、理论遵循和主流向往。时代的鲜明特征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具备深厚的客观基础,也决定了破坏人类命运与共、共同发展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危险性、破坏性、灾难性。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需要人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顺应世界历史大势,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国际关系实践,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各个国家同舟共济,各国人民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避免历史倒退、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重大现实选择,也是应对当代世界各种风险挑战、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植于历史发展的浩荡规律
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能够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回首历史,对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向往和努力,人类从未停止过。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这一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17世纪中叶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条约,也是第一届现代外交代表大会的重要成果,其签署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意义。和约宣布,国家间在法律上平等,国家主权至上,一国不干涉另一国内政等原则,树立了对话、沟通、协商解决国际争端、战争冲突的范例。和约解除欧洲国家所有贸易封锁和限制的规定,为促进欧洲各国经贸发展文化往来,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有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起,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史、发展史,深刻内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内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性。
历史长河共同汇聚,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国一民之识,非一时一日之见,非一朝一夕之功,是多边主义、多极世界、全球化的世界大势,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选择。20世纪两次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灭顶之灾,给世界文明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人类历史上永远的伤痛。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时代主题。和平力量的上升引领世界的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始终是人类发展前进的主流。如何维护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统领人类和平共处、安享发展,是时代赋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崇高历史使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建立和平与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尊重历史规律的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和认同。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撰写的《后资本主义》一文中认为,COVID-19危机向我们清楚地表明了一个事实:单独行动的政府、企业或民间社会团体无法应对系统性的全球挑战。需要消除将这些领域相互隔离的障碍,并建立广泛合作的体制平台。让年轻一代参与这一过程同样重要,因为必须要着眼于长远的未来。必须加紧努力,以认识到世界人民的生活经验、观点和价值观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身份,但都属于具有共同利益和命运交织的地区、国家乃至世界。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但都同属于具有共同利益和命运交织的地球村,都必须进行全方位地广泛合作应对系统性的全球性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蕴涵了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核心理念。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超越民族、国家视角,推动建立文明秩序,寻求人类最大公约数,塑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积极意义上的休戚与共。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行动和崇高使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回答时代之问、解决时代之题的中国方案,也体现了推动世界之治的中国担当。
中国从全球视角思考责任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议,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中国方案提供的“新的可能”,让世界看到了新未来。基于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文化基因和国家品格,中国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崇高使命,旨在同发展中国家一道,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消除发展赤字,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俄罗斯媒体在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峰会时这样写道:现代世界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倡议,视为人类发展的真正替代品而非西方欺骗和法利赛主义,这并非偶然。中国正在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这种新的价值体系建立在人性特征的基础上,即具有开放性、善良性、平等性、正义性、幸福性等总体特征。正是这种价值范式,有可能在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它不仅关乎国家之间的互利经济合作,而且涉及面向整个人类世界的新概念和新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声音,是许多热爱和平与发展、追求正义和幸福人们的心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纸上谈兵,不能对牛弹琴,不造空中楼阁。各个国家和地区多边的经济贸易联盟,就是不同区域的人民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上合组织、金砖国家、G20、欧亚经济联盟、亚投行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建设等,都是在以不同形式推动着这一进程。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人文交流、经贸合作等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与相关国家构建了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中国发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提出“维护安全和稳定,构建安全共同体”等重大倡议。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和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立体格局正日益形成并不断完善。
(作者: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 《红旗文稿》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