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遥 |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4日 | 来源:求是网2022-02-25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在国际发展事业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去年,我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为因应世界变局擘画了蓝图,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为团结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思想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全球发展倡议”秉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团结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注入了强劲的思想动力。
坚持发展优先。倡议首先明确了发展的优先地位,强调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近年来,整个世界战乱交织,经济低迷、地缘动荡、文明冲突、疫情扩散等危机相互叠加。从大局上看,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乱象都是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没有解决好的反映。面对危机和挑战,中国坚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持续关注减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全球发展重点领域,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促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倡议突出了发展的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发展的根本问题,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也彰显了“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的中华传统政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唯有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目标,才可能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坚持普惠包容。倡议指明了发展的原则是普惠包容,强调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面对危机,人类必须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强调普惠包容,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提供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发出了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心作用的明确信号。中国有倡议,更有行动。为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断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不仅广泛凝聚了国际共识,更有力促进了共同行动,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和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坚持创新驱动。倡议阐释了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呼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中国古人强调“惟进取也故日新”。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增进人类共同财富,另一方面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必须寻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办法。唯有平衡照顾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才能使全人类都能够从技术创新中受益。中国已经展开行动,通过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促进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数字鸿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议描画了发展的亮点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呼吁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生产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早在秦代就制定了《田律》。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头,世界各国都应采取实际行动为大自然守住安全边界。中国一直主动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不断自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过去十年已淘汰1.2亿千瓦煤电落后装机,不仅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还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积极携手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行动导向。倡议归纳了发展的重点是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呼吁加大发展资源投入,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合作要“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近年来,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抗击疫情等诸多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致力于将发展共识转化为务实行动。以抗疫国际合作为例,已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疫苗。同时,“一带一路”沿线暂时停工的工程项目陆续复工,为各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提供了强大助力。
国际社会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当前,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亿多贫困人口,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面临更多困难。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国际社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重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再次彰显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等理念主张,就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八大重点领域提出合作设想和方案,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倡议将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全球发展特别是国际发展合作明确目标、原则和重点领域,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携手抓住机遇。
“全球发展倡议”面向全球开放,欢迎各国共同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特别强调,这个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旨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倡议旨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与共建“一带一路”、非盟《2063年议程》、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等已有倡议协同增效。倡议通过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各种区域和次区域平台凝聚共识,致力于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与共同发展,既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工业化水平,也助力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投资与就业增长,同时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优势产能、装备与技术输出,推动世界经济脱虚向实,从而最终形成世界各国及其人民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良性循环。
“全球发展倡议”自提出以后,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迄今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作出明确表态,不仅发展中国家积极支持和呼应倡议,不少发达国家也对倡议表示欢迎,对倡议提出的理念和合作领域表示认同。各方普遍认为,这一重大倡议有助于凝聚全球合力,其所体现的核心理念和具体举措彰显了中国在当今世界的道义力量与关键角色,愿同中方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倡议落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全球发展倡议”,认为其对促进全球平等和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表示联合国方面对倡议完全支持,并愿同中方就此加强合作。
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全球发展倡议”为因应世界变局擘画了精美蓝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务实合作的行动指南,倡导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促进全球均衡发展,为国际发展合作贡献更多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