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日 |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12-15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2023年12月9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主持。
开幕式现场
受学校党委行政委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会见了与会的学者、嘉宾。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任羽中在开幕上致辞。任羽中说,毛泽东同志与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青年毛泽东在北大的经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现当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京大学也有着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优良传统,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北大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成果。近年来,围绕着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等重大论题,北大学者进一步加强了毛泽东思想研究,这些研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大会主旨发言共分为三个阶段。在主旨发言第一阶段,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原主任许全兴,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少将何怀远,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山东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先后发言。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分别提交《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三源”问题——赓续毛泽东的科学文化现代化观》《毛泽东是彻底的人民至上的人民观》的书面发言。
李君如指出,学习毛泽东思想重要的是把握其思维方法,这有利于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见,增强对新时代新征程爬坡过坎的信心。顾海良阐发了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四个独创性贡献,这些独创性贡献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的,是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遵循。陈晋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做的理论准备,这些理论准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航道的源头。许全兴认为,毛泽东思想体现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科学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田心铭指出,毛泽东之所以被评价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因为他做到了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性和人民性“三个相结合”。何怀远阐述了毛泽东在人民军队建设及战略战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在阶级革命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交织的复杂局面中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建设一支党领导的军队,二是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指明打胜仗的方向。唐洲雁梳理并分析了毛泽东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即认真学习、辩证看待、继承发展、科学运用传统文化。
主旨发言第一阶段发言人和主持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李君如、顾海良、陈晋、许全兴、田心铭、何怀远、唐洲雁、仰海峰)
主旨发言第二阶段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主持。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广州大学原副校长徐俊忠,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薛广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先后发言。
徐俊忠认为,毛泽东关于在农村当中要形成经济中心的思想直接承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消除城乡差别的思想,是破解农村屈服于城市统治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薛广洲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走向必将融为一体,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解读、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两个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杨明伟回顾了毛泽东确立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四大亮点,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好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王立胜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毛泽东对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的探索,有利于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全面认知和评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建设作出的历史贡献。杨凤城围绕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现代化战略进行了探讨,这一战略反映了特定时代条件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清醒的战略选择和沉重的历史担当。尚庆飞强调,研究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时,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要重视与西方现代化、苏联道路的比较视角。王东指出,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多次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包含着中华文明、中国哲学的精髓,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和理论来源。郭建宁从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探索和奠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以中国精神为标识的话语体系等六个方面系统阐述毛泽东的重要贡献。
主旨发言第二阶段发言人和主持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徐俊忠、薛广洲、杨明伟、王立胜、杨凤城、尚庆飞、王东、郭建宁、陈培永)
主旨发言第三阶段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主持。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张树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龚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仝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少军,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良书先后发言。
张树德指出,毛泽东以全新视角探索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国防建设规律和军队建设规律,毛泽东军事思想反映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客观遵循。龚云强调,对毛泽东的研究应该站在世界大变局的角度,从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视角切入,加强毛泽东思想的对外传播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陈刚回顾了毛泽东与北大新闻学会的渊源,提出打通新闻史研究和党史研究的建议,为毛泽东思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视野。仝华着眼于毛泽东1939年出席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探讨了贯穿其中的唯物史观及方法论的当代意义。李少军认为,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是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和建党原则跟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周良书探讨了毛泽东主张实事求是的史识与讲究实话实说的文风,特别是在语言文字风格上要实话实说,不做概念的文字游戏。
主旨发言第三阶段发言人和主持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张树德、龚云、陈刚、仝华、李少军、周良书、宋朝龙)
大会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并特别设置一个研究生论坛。老中青三代学人齐聚一堂,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而又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心系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博大深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新时代必须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四个分论坛现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
各分论坛主持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刘宗灵、来庆立、曹东勃、初传凯)
大会闭幕式包含各分论坛汇报和大会总结两个环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主持闭幕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党委书记孙蚌珠作大会总结。孙蚌珠在总结发言中,对所有参会的专家学者、老师、同学,以及会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强调,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和北京大学这个特殊的地点举办这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风范,将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我们要牢记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
闭幕式总结人、各分论坛汇报人、主持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孙蚌珠、尹俊、江宇、秦宁波、喻伟、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