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武汉大学研究基地再添新亮点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0日 | 来源:理论中国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张树军和黄泰岩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1月27日上午,武汉大学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张树军,副会长吕世光、张迈曾以及研究会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研究会领导,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常务副书记沈壮海等校领导以及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等出席揭牌仪式。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全友主持揭牌仪式。来自武汉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余所院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黄泰岩在致辞中指出,中共党史中的诸多重要人物都曾在武汉大学留下红色印记,武汉大学具有研究中共党史人物的学科优势和文脉传承。武汉大学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的成立,与学校的历史传承、精神特质和学科底蕴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中对全校师生提出胸怀“国之大者”的殷切期待,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庚续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践行“大马学科群”学科使命的自觉担当。他从功能定位、研究站位等方面对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希望和建议。
张树军在致辞中对武汉大学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武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学科建设建制完整、底蕴深厚、成果丰硕,具备在原有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基础上,通过共建党史人物研究中心,以进一步拓展工作的深厚基础。中心成立后,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在服务社会、资政育人等方面持续产出高质量成果,并通过健全运行机制,汇聚校内外多学科力量,打造高端平台和研究高地。
据悉,武汉大学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涌现出一批长期致力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以及董必武、李达、李汉俊等党史人物研究的名家学者,学术成果丰硕。武汉大学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系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与武汉大学充分沟通协商下,在2000年成立的刘少奇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建成。下一步,研究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给武汉大学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师生代表的回信精神,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加强组织,强化协同,守正创新,探索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思政课教学的良性互动,为党史研究和党的各项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国内高校成立的首家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该中心的酝酿和成立,得到了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张曙,副秘书长唐筱菊、沈传宝、李艳杰等也参加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这一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武汉大学海外当代中国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增添了又一学术亮点。基地归口管理部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表示,将在深化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生平研究和教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等方面,加强与研究中心的协作交流和业务指导。
召开专家座谈会
会议第一阶段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罗永宽主持,9位专家做了重点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杨凤城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培养方案、教材与核心课程的协同;党史人物研究要突出学理性,课程设置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提出,要明确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属性,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系统性与分支性、基础性与专题性之间的关系;在党史人物研究上,要加强学术史研究,把党史人物研究和人物精神研究结合起来,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研究。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金龙认为,深化党史人物研究要挖掘史料、拓宽视野、创新方法和加强党史人物研究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杨明伟指出,武汉大学在中共党史人物思想生平研究和党的文献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自李达校长起就在相关领域研究和传播方面开创了独特的学术优势,成为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重镇。希望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成立为契机,强化党的文献和党史人物研究,坚持创新性、学术性、广泛性、开放性、权威性和国际性,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对外传播工作。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建华提出,中共党史党建学建设,要有学科的使命感、突出研究特色、拓展研究视野视角和方法。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刚从师资调配、科研建设、人才培养、思政课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如何统筹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学两个一级学科建设的问题和思路。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贤明介绍了福建农林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推动师资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举全校之力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情况。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敬煊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既要加强人才培养,也要充分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巍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既是传统的也是新兴的学科,并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发展历程。
会议第二阶段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俭主持,8位学者发言。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跃提出,要利用好党的文献、党史人物、党的创新理论、思政课等已有切入点促进中共党史和党建学融合发展,同时要开辟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融合新路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纪亚光介绍了南开大学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现状和经验,提出深化党史人物研究要加强融合研究和比较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智谈到中共党史党建学在未来建设中将要面临的学科规模、课程设置等问题,并提出党史研究在未来可能的增长点。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朝峰认为,要深刻认识设立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重大意义,科学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中共党史党建学和思政课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院教授耿化敏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中凝练学科方向、规范课程体系的经验,总结了学科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方平介绍了湖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和党史人物研究的经验。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奎分享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与问题,并对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如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自主话语体系提出思考和建议。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国祥分享了开展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心得。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作会议总结。她指出,各位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和本科专业建设、党史人物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刻交流探讨,对推动学科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大学将充分吸收借鉴各方智慧,积极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
相关专家参加学术座谈
参加系列学术活动的相关专家学者,还参加了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武汉大学、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张树军、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作了主旨发言;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原副院长马卫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柳建辉、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蒋建农、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福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杨凤城、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等专家作了交流发言。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张迈曾、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永宽分别主持两个环节的座谈,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张曙作了座谈小结。
(理论中国网通讯员根据武汉大学马院新闻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