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动态

陈栋临时代办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全球首发式暨“全球治理的人类智慧”交流研讨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2日 | 来源: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2024-03-02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2024年2月29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陈栋出席《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全球首发式暨“全球治理的人类智慧”交流研讨会并发表致辞,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法汉对照版)全球首发式暨“全球治理的人类智慧”交流研讨会。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在庆祝活动中发表了视频致辞并互致贺电。1月27日,中法双方在戴高乐将军故居科隆贝双教堂市举行纪念活动,共同发出了和平、合作、对话的时代强音。中法都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国,在全球性问题上进行密切沟通是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的“密码”之一。我认为,中法之间开展关于人权的交流研讨很有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启迪,共同为推进全球人权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一书,反映了中华文明“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系统归纳了中国在全球人权治理上的政策主张。本书为想要了解中国人权观的国内外读者提供了权威解读,更为想要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外国朋友打开了一扇窗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今天主要想谈谈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人权观是什么?第二,中国怎么看待全球人权治理?

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的人权观是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第60位左右。老一辈中国人对曾经经历过的饥饿和贫穷仍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中国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成功解决了十四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发展作为推动人权事业进步的关键。

中国的发展,不是“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流能不能清一点、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房,等等。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中国,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管是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或是出租车司机,每个人都能通过劳动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每个人都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就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始终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怎么看待全球人权治理?我认为答案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怎么样,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人权问题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千篇一律、定于一尊的人权发展模式,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谈人权,就是乌托邦式的空谈。

我曾经担任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中非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2022年联合国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191个国家中的第188位。那里的民众最稀缺的资源是和平、最迫切的诉求是发展。如果跟他们大谈所谓的“民主”“人权”,还不如帮他们发展一项菌草技术、捐赠一批课桌椅来得实在。所以中国在同中非这样的非洲国家合作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而是通过对外援助和务实合作帮助受援国改善民生福祉。

中国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权在中国是一个禁忌话题。相反,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开始,就是以发展和维护中国人民的人权为初衷,我们愿与其他国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就人权问题加强交流对话。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去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法国普通护照持有者实施15天免签政策。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在座各位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在实地探访中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个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人权的中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