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

徐占忱: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

作者:徐占忱 |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4-05-16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作为极具包容性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给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方案,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10年多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展现出其理念的先进性,而且显示了中国携手各方务实推进的强大实践能力。未来,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坚持合作共赢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同时,世界和平、发展、治理、信任赤字有增无减,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抬头,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更加公正合理、更趋平衡、更具韧性、更为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符合人类整体利益,蕴含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开创了国际交往的新理念新范式,彰显出独特的时代价值。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各方积极响应。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显现出破解全球发展困局的引领性和创新性,其倡导的开放性、包容性、平等性,给陷于困境中的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并践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全球观、发展观、安全观、开放观、合作观、文明观、治理观,跨越了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差异,汇聚了全球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围绕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的实践,增进了共建国家发展能力,给共建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加快形成,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大流通,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大动能。10年多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一批国家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强大的稳定性力量,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和实践平台,将为全球共同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图景作出更大贡献。

展现实践成果

只有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才能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有着鲜明的实践导向。自倡议提出以来,相关国际合作从无到有,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大写意”迈入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工笔画”阶段,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极大增强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信心。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作为当代最广泛的全球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中欧班列、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有力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持续惠及共建国家人民。这些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积极推动同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双边及区域性命运共同体,有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根据形势和条件变化推进实践创新,不断夯实发展根基。要加强制度供给和各方需求的适配度,稳步拓展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提升合作水平。

不断取得实效

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效,必须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秉承开放包容,提升合作质量,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互联互通,着力推进绿色、创新、健康丝路建设,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大改革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坚持开放包容,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发挥好大项目引领带动效应,根据实际需要打造更多聚人心、接地气的项目,不断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

此外,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发挥好我国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共建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强数字领域合作,推动共建国家数字化转型,努力缩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鸿沟,助力其创造新就业、催生新产业、抢占新赛道。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切实提高共建国家人民健康福祉,提升应对重大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擦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底色,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助力共建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提升共建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部长、“一带一路”研究部部长)

来源:《经济日报》2024年5月16日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