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秀军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2日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4-12-02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11月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博塔弗戈地铁站,一辆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地铁列车驶入站台。 新华社发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不稳定和难预料因素不断出现,全球经济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再次呼吁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并从经济、金融、贸易、数字、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张,呼吁建设合作型、稳定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这些特色鲜明的新型世界经济主张,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彰显时代特色
建设新型世界经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潮流,反映了当今时代各国人民谋发展的共同诉求,为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新型世界经济的“新”,体现在五个鲜明特色。
一是合作。当今世界,全球问题和挑战不断凸显,人类社会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干扰和冲击世界经济的各种重大问题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使自身免受其害。因此,各国要牢固树立合作意识,构筑全球经济伙伴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型世界经济。
二是稳定。一国经济金融的大幅波动不仅会增加政策制定和落实的成本,也会增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近年来,在世界经济领域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同时,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一些国家社会骚乱频发,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运行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各国要坚持稳中求进,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共同建设稳定型世界经济。
三是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前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将这些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进而推行保护主义,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加重这些问题并滋生新的问题。因此,各国要坚守开放发展理念,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四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带来历史性机遇。因此,各国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同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
五是生态友好。人是自然存在物,靠自然界生存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历史已经证明,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短期内的经济高速发展,不仅经济发展不可持续,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威胁甚至灾难。因此,各国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建设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
直面全球挑战
近年来,各国发展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面临深度调整变革。面对不断加大的全球挑战,中方呼吁建设新型世界经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引性。建设新型世界经济所要针对的全球挑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协调不力。在经历2021年的增速反弹后,世界经济持续下行。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计,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2%,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放缓。近年来,为世界经济保驾护航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成效不彰,少数国家甚至以“去风险”为名制造了政策分歧。
金融市场动荡,金融风险累积。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更加多元化。从资本市场来看,一些国家股指屡创新高、资产泡沫加大,另一些国家股市频繁出现大幅震荡。从外汇市场来看,在美元指数得益于紧缩货币政策表现强劲之时,很多国家的货币出现大幅贬值。从债券市场来看,全球主要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波动明显加剧。此外,一些国家银行部门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保护主义盛行,泛安全化趋势明显。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统计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16年中,全球累计实施的贸易干预措施为7.10万项,其中保护主义措施为5.85万项,占比高达82.4%。同时,少数西方大国将经济问题泛安全化,大搞经济制裁和所谓的“安全审查”,令正常的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干扰。
数字鸿沟加大,数字安全形势严峻。由于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不均衡,不同国家和一国内部不同群体因受益不均出现了日益加大的数字鸿沟。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研究报告,全球数字鸿沟表现在收入鸿沟、城乡鸿沟、性别鸿沟、代际鸿沟和教育鸿沟等多个方面。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的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
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破坏。今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公报显示,2023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摄氏度左右。近年来,全球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破解治理赤字
为了给建设新型世界经济提供有力保障,中方提出聚焦经济、金融、贸易、数字和生态等重点领域完善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些领域涵盖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议题和世界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为更好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发展合力、破解治理赤字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全球经济治理上,各国要在财政、金融、货币、结构性改革方面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为世界经济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当前,重在落实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建立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框架,推动在发展中国家债务、追逃追赃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在全球金融治理上,各国要积极推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体系,共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目前,要有序开展世界银行股权审议,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占比调整,进一步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代表性;防止本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产生负面外溢效应;加快落实《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更好满足发展中国家绿色融资需求。
在全球贸易治理上,各国要把发展置于国际经贸议程中心地位,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高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相关性,共同构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需要继续推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争端解决机制尽快恢复正常运转,早日结束电子商务协定谈判,探索制定面向未来的新规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人为割裂全球市场。
在全球数字治理上,各国要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引导科技向善发展,促进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弥合全球数字鸿沟。具体来说,要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领域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确保人工智能等技术真正造福全人类;推动制定数字领域国际规则,不断提升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在全球生态治理上,各国要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深化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合作,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和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当前,重在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
(作者:徐秀军,系中国社科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中外比较研究部主任)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2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