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院推荐

毛胜: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论述

作者:毛胜 |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5日 | 来源:理论网2023-05-15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互联网发展和信息化变革的趋势,系统阐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做好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度重视互联网,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等重要论断,改革和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影响。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随着互联网应用加速普及,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发展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调整是前所未有的,给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四个“前所未有”,精辟指出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难以比拟的,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网信工作的重大意义。

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多次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擦肩而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我国正处于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当时的统治者闭关锁国,无视世界发展潮流。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我国外敌环伺、内乱纷起,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信息化时期,我国正逢其时。尽管起步稍晚,但我们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总体赶上了时代发展步伐。经过20多年努力,我国迅速缩短了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当前各大国均把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他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我们要深刻认识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发生了历史性交汇,牢牢把握信息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关系,抓住机遇、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围绕网络强国建设,他强调要按照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的要求,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具体而言,技术要强,就是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内容要强,就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基础要强,就是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人才要强,就是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国际话语权要强,就是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这五个“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重点突出,为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面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网络强国,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后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在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上定调、拍板、督促,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推进网信三级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好地方网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双重管理体制,确保上下联动、令行禁止。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自觉学网、懂网、用网,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特别是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让互联网成为干部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大力发展互联网,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

当今时代,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具体到网信事业来说,同样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要求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比如: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要发挥互联网优势,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总而言之,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互联网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运用信息技术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我们还要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

统筹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深刻把握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必须掌握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不掌握核心技术,网络强国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成为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半点风浪。”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和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必须有决心、恒心、重心。有决心,就是要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有恒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紧紧围绕攀登战略制高点,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部署,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有效治理互联网,推动信息化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坚持创新发展、依法治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的原则,坚持防范风险和促进健康发展并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我们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依法治网,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出台了一批法律法规,网络空间法治化持续推进,但同网络空间快速发展新形势相比,互联网领域立法仍有很多空白,依法治网水平仍有待提高,广大网民尊法守法意识有待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网,让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这就要求我们把依法治网作为基础性手段,继续加快制定完善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网管网的能力。要提升网络执法效能,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加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网民遵守互联网秩序,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增强辨别是非、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在看到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的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全球互联网治理,他强调要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等“四项原则”。就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他提出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等“五点主张”。这“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特别是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有力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

(作者:毛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5月1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