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0日 | 来源:求是网 2024-03-07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系统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围绕如何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我们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原局长柴方国。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请您谈谈为什么说“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 柴方国代表: 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近代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是面向未来的必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善于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 求是网记者: “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请您谈谈为什么说“两个结合”是“最大法宝”,应该怎样认识“第二个结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柴方国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以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同时,这条道路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焕发古老文明生命活力。“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和时代条件,深刻回答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持续创新发展;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第二个结合”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脉”和“魂脉”的关系,强调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智慧和思想精华对于丰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我国国情出发,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第二个结合”拓展了我们党的历史文化视野,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使我们党能够在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借鉴、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第二个结合”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贯通融合,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求是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请您谈谈如何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两个结合”? 柴方国代表: 要始终坚持实践观点。实践成事业、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开创的,也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新的发展。当前,“两个大局”正在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要立足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推进实践变革、实践创新,以变革、创新解决矛盾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大生机活力。 要持续深化理论探索。“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始终保持思想上、精神上的主动,不断用原创性、标识性理论成果充实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