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明伟 |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6日 |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微信公众号 2024-04-26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简评《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探索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全面深刻阐述的一个重大命题,是新时代中国具有显著标识性的一个概念,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对这一命题和概念,目前,国内外学界都在试图深入解析其中的一些要点和焦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立胜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探索历程》四卷本,可以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经济视角破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重要尝试。
从总体上看,该套书至少有两大特点。一是从宽广视野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方向,有着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剖析。二是从经济探索视角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根本性的领域特征和深入的专业分析。
认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搞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极为重要。笔者认为,该套书从经济探索视角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通过阐释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从哪里来的问题。
该套书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定位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四卷本反映的历程分别对应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四个历史时期。
在第一卷《选择与破题》中,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早期构想切入,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苏区工业化建设作为探索的起点。看似是对革命主题的呈现,实则是对现代化道路的早期艰辛探索。
在第二卷《开局与奠基》中,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讲起,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框架下进行阐述。看似是讲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实则是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基础上开始的全面探索,不仅打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而且“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第三卷《突破与跨越》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三大理论切入,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转折框架下进行阐释。重点阐述了这一历史阶段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的强劲动力、创造的坚实基础,也讲清楚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在第四卷《推进与拓展》中,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全新建构的视角,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如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新境界和实践新境界的问题,特别是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问题。涵盖了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原则、根本保证、新发展理念、基本经济制度以及需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新发展格局等。
从四卷内容可以看出,该套书从经济视角基本讲清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该套书的研究视角还使我们能够看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这一逻辑可以概括为三个“紧紧连在一起”。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连在一起。意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中来的。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主线展开的。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紧紧连在一起。意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来的。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根本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紧紧连在一起。意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来的。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对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发展,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都实现了突破。
从这些“紧紧连在一起”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和历史进程。这一发展逻辑,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证明了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
第二,通过经济领域切入可以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内涵,回答中国式现代化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对中国式现代化要到哪里去的问题的回答,当然不是只从经济视角就能完全讲清楚的,但该套书也试图通过对经济切口的拓展作一些明确的解答。比如,第四卷就以“推进和拓展”的主题和十三个篇章的内容,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结合该套书的一些内容,我们进一步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就能知道中国式现代化要往哪里去。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特征,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要走向何方:一是朝着把14亿人口整体带入现代化社会的方向去;二是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去;三是朝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方向去;四是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去;五是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去。
总之,从根本方向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党和人民的方向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基本目标上来讲,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同行,最终实现强国目标。该套书的结论,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它让我们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并看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当然,该套书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例如,在框架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经济领域与其他方面的相融性,增强经济历史进程和社会历史进程的衔接性;在论证经济探索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等。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难得的从经济史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性理论专著,其学术价值、开拓勇气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