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

郝永平 孙 林: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

作者:郝永平 孙 林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3日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4-12-03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并对谁来改、改什么、改革坚持什么原则、怎么推进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了阐释。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方法论意义,需要加以科学把握。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协同联动,处理好守正和创新、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推动改革举措联动集成、协同高效,形成整体合力。

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大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凝聚起各方面的强大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冲破落后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各种利益固化藩篱,是突进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的伟大社会革命。《决定》把党的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首位,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新时代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坚持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领导,能够确保改革的目标道路不偏,更好激发改革的强劲动力、凝聚改革的磅礴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决定》在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时提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策因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利为谁而谋;《决定》要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力源自何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改革,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成效也最终由人民评判。

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参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制度框架和政策环境;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能够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整合为共同的改革目标,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人民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党领导制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只有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协同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决定》13个部分的分论中,涉及经济领域的就有6个,足见其分量之重。这就需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强大的牵引、带动和示范效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通过降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成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率,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而为其他各领域改革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同时,其他各领域改革也要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力,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而应将其视为有机整体。在改革实践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更加注重各项改革配套衔接、相互促进,确保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

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必须正确把握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守正强调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根本,能够为改革提供稳定的基础和正确的方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守正,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不动摇,坚持贯通和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不偏离,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不放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迷失,确保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持续改革创新,才能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适应新环境。可以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征程上一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重大创新,其具体过程就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机遇、找准切口,大刀阔斧地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把握守正和创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守正和创新交织融合、聚变跃升的动态过程。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动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焕发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正能量;创新是守正的发展和延伸,只有坚持创新把“把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好,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活力。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需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实现动态平衡、相得益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国内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进行的一场十分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涉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前进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必须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明确改革优先序、把握好时度效,既解决发展和安全各自领域的问题,又解决发展中的安全和安全中的发展问题。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有很多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突破高质量发展中的卡点瓶颈,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物质财富,为解决包括安全在内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手段。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和前提。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反复证明,外患不断、内乱不止的国家和民族,现代化是无从谈起的。只有打造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才能更加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不被打断。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通过改革破解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领域的难题,又要在改革过程中严守安全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以高水平安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安全状态中,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与有利的条件,发展成果也会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相反,一旦处于不安全状态,发展进程极有可能被打断,发展成果也会得而复失。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双重需求、双向需求,既不能片面地为追求发展而忽视安全,也不能孤立地强调安全而牺牲发展速度和质量,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协调互促。

(作者均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2024年12月03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