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珏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3日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4-12-03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观察与思考】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经济史作为一个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经济运行情况、运行机制和绩效的学科,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提炼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传承中华文明的治理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研究队伍持续壮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和历史学者投身于中国经济史领域的研究之中;学术体系日益健全,无论是历史学范式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还是经济学范式的中国经济史研究都取得长足进步,新的史料层出不穷,新的数据不断挖掘,量化研究的方法应用也不断深入;话语体系建设日益巩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史话语体系进展突出,在资政育人、提升海外影响力等方面成绩斐然。
然而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史学科作为横跨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在汲取两大学科研究优势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学科范式上的偏差,比如过度简化地采用经济学的数理逻辑取代历史逻辑,以经济学中的理论假设替代真实多元的社会历史背景,用历史学微观数据的个别结论片面诠释宏观历史现实等等。真正构建好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并借助其研究成果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必须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深刻认识并正确处理好经济理论与历史实践、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学术研究与中国未来发展面向等关系,坚持“两个结合”,以全球历史视野和当代中国立场深入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历史成就与演进规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融中彰显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当代价值,讲述好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篇章。
一是深刻认识经济理论与历史实践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首先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是有意识地研究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辩证过程,在还原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借助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提炼经济规律。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背离历史实践空谈理论方法,而应根据研究问题的具体性质和史料本身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宜的分析逻辑,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削足适履,刻意忽视那些与经济学理论预设不符的历史事实。优秀的经济学理论不应当是向壁虚构的,而应是根植于对人类社会经济历史进程的深刻理解与提炼之中。经济史更应当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流,承担着为经济学提供深厚历史底蕴和理论根基的重要使命。
二是深刻洞察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奔涌着一条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化洪流。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角度阐释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必须立足大历史观,深入分析中华文明的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了世界,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又如何作用于中国。只有解答了这一核心问题,才能清晰地阐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何既展现出各国现代化的共通性特征,又蕴含着基于本国国情的独特性;才能明晰为何植根于中国历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精髓,融合现代文明成果,既致力于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又积极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在多样文明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近年来,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研究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则是此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应聚焦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为救亡图存所开展的社会实践以及不同思潮影响下的经济活动,深入剖析为何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拯救中国的必然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征程。当代中国经济史研究应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经济实践的历史出发,对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进行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农”问题、社会主义工业化等的理解。总之,通过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实例,揭示之所以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间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的新路径,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其根源正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核心命题,才能在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主线,避免迷失在史料的堆砌与数据的烟海中,从而增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自信,讲好令人信服的中国故事。
四是深刻认识学术研究与未来发展面向的关系。当前中国正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立破并举、涤旧生新,全球经济格局与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塑,要认清未来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大势,就必须“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更加注重从历史的长时段、大视角来审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不仅要细致入微地考察特定时期或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更要将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置于全球经济广阔背景中,通过跨国、跨时期的比较分析,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路径与普遍规律,为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丰富历史素材与理论支撑。对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不应仅停留于理论探讨,而应积极寻求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现实问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策略,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实用价值与时代意义。
(作者:王珏,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3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