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6日 | 来源:理论中国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编者按】近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作为嘉宾,接受“迈向网络新时代——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访谈。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访谈内容,理论中国网转发访谈视频并整理视频文字如下:
问:能简要谈谈什么原因促使您关注网络领域吗?具体形成了哪些思考?
答:自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横空出世、迅速崛起,以其超强的传播力和独特优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国社会。我感到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承载和传播健康、文明、有用的信息,也可以承载和传播不健康、不文明和有害的信息,既能为我所用,也能为他人所用。因此,我们应当趋利避害,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同时又要准备好迎接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历,我形成了这样一些思考: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的远不如未知,其技术发展和社会影响还将发生深刻变化。应从实际出发,逐步加大网络的立法力度,完善网络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巩固壮大网络阵地,为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网络舆论热点的引导水平,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不断强化网络管理的技术保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文化人才队伍。
问:如何看待这3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网信领域取得的新成就?
答:这30年来,我国网信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进,推动网信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比如,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网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网络空间法治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等等。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您对此如何理解?
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大论断,从战略高度强调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前所未有”深刻阐述了为什么必须过互联网这一关的原因所在。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发展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调整是前所未有的,给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纵观全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经成为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所以必须要过互联网这一关,不过不行。
问:能介绍一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巩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成效吗?
答:我院结合自身实际,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自身优势,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巩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贡献力量。一是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网上宣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比如,我们组织撰写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文章,通过权威媒体的渠道及时上网,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理哲理,充分展现思想伟力、领袖魅力。二是不断地加大网上正能量内容的供给,持续巩固壮大网上主流舆论。比如,今年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院官网、理论中国网开设专题专栏,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转发权威文章。三是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潮,推动净化网络空间。比如,我们及时主动回应涉及党的领袖、重大历史和理论问题的网络舆情,针对境内外媒体歪曲攻击党史国史、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抹黑英雄模范人物等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主动发声、坚决斗争。四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党史文献网络传播矩阵平台。比如我们主动顺应传播格局变革和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开通和用好“百年辉煌”系列新媒体账号,加大党史类短视频创作力度,提高党史宣教作品特别是新媒体作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能力,努力用权威正史占领新媒体传播阵地,持之以恒,用正确党史观凝聚人们思想共识。
(视频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文字由理论中国网通讯员根据访谈视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