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看中国综述

吕可丁:阿文世界关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看法

作者:吕可丁 |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 |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24年第4期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下文简称“三中全会”)引发了阿拉伯地区各国的关注。早在全会召开之前,就有不少阿拉伯媒体发表文章,对全会的意义、背景,以及可能涉及的内容进行预测。全会召开期间和闭幕后,相关评论更是层出不穷,“三中全会”成为热门议题。

本文关注的媒体来自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黎巴嫩等西亚、北非各国,在其国内乃至阿拉伯地区具有重要传播影响力,是阿拉伯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并解析阿拉伯媒体对三中全会的报道和评论,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阿拉伯地区舆情现状及未来导向。

一、阿拉伯媒体关于三中全会的报道概况

阿拉伯媒体关于三中全会的报道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和对三中全会重要文件的解读。

(一)积极评价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三中全会的召开正值国外形势日趋严峻、国内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全会不仅全面总结了过去工作成果,更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改革、发展进行了规划。阿拉伯媒体用“重要的一步”“启动平台”“开创时代”等表述来形容,强调三中全会在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中发挥的重要意义。

沙特电视频道Asharq News官网于7月15日发表文章“三中全会:中国发展目标的启动平台”,将三中全会形容为“启动中国长期发展规划和全面经济改革的平台”。总部位于伦敦的泛阿拉伯媒体《新阿拉伯人报》形容此次全会为“聚焦经济与改革的关键性会议”。阿联酋知名智库——趋势研究与咨询中心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阿里在出席“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带来的全球机遇”对话会时也指出,全会彰显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具有强大动力。

“黎巴嫩—中国对话之路”协会会长、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瓦尔夫·库迈哈在黎巴嫩国家通讯社官网发文指出,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他解释道,“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旨在加快发展和创新的步伐。全会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重视环境保护,并强调了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显然,会议呈现出的全方位发展模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全会擘画的发展愿景,增强了中国国内和国际舆论对中国未来光明道路的信心。他相信,中国将继续“在正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不断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沙特电视Asharq News官网发表文章“来自北京的政策落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有何重要意义”,形容三中全会是“年度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之一”,这次会议旨在为中国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总体方向,有效应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此外,文章还从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切入,结合长时段的历史视角,认为改革开放至今,中共召开的三中全会多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关。此次三中全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深化体制改革方面更是发挥着重大引领性作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官网也在文章中梳理了中共历史上多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指出三中全会“通常是中国共产党提出重大经济政策的场合”。

总体而言,阿拉伯媒体认为三中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思路、主要措施,提出了应对风险挑战的全面解决方案,具有实践意义;注意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下推进改革的理论意义;指出此次全会在为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总体方向和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具有历史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媒体由于缺乏对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理解而发出了杂音。但整体上并不占据阿拉伯媒体的主流。

(二)关注重要领域具体改革举措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阿拉伯媒体对这一议题的关注,主要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而展开。具体包括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在埃及、巴林、阿联酋设有办事处的泛阿拉伯经济媒体Mubasher于7月18日发表题为《高新科技支撑经济》的文章,认为“北京将继续坚持科技优先发展,鼓励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注重设备更新。”文章认为,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的复苏,恢复消费者信心。黎巴嫩新闻网站“贝鲁特每日新闻网”发表题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先进科技”的文章,指出“本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了信号,即中国将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全会明确了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加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投资的导向”。文章关注三中全会重要文件中强调的高频词汇——“新质生产力”,认为这特指具有“高质量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同时,文章统计了三中全会重要文件中“科技”“创新”等词汇出现的频率,称相关词汇被提及超过百次。文章就此认为,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等词汇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背景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科技领域自立自强的愿望”,并指出,这“也是为了化解人口增长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等当前国内发展面临的挑战”

2.生态文明建设

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明确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并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引发了阿拉伯媒体的共鸣。埃及经济类报纸《今日世界报》发表对中国问题专家艾哈迈德·萨拉姆的采访,题为《三中全会,一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会议》。萨拉姆强调,这次全会关注到了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他认为,“环境问题对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现实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三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是对保护地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重视的体现”,“是中国绿色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萨拉姆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他援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中的内容,认为这一部分提及了很多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3.国防和军队改革

三中全会把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范畴。相关措施旨在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进采购流程,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军事需求的变化,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因此被视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提升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7月21日,沙特阿拉伯官方报纸《利雅得报》发文认为:“中国正在寻求改进武器采购制度,这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内容中的一部分,旨在保障国家安全”,“武器采购制度改进将用来增强世界上最大现役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强化军队治理,改善战备条件。”文章指出,“这是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域更深层次的一场变革”。

整体上看,阿拉伯媒体的关注议题较为集中。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阿拉伯媒体普遍关注“新质生产力”概念,认为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新的增长点;对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予以积极评价;肯定了国防与军队改革着眼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塑造安全态势。尽管有观点认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前景尚不清晰,经济目标尚有待观察,但并没有出现“绿色产业过剩论”或“国强必霸”的军事威胁论等部分西方媒体渲染的极端言论。


二、对阿拉伯媒体舆情的简要评析


阿拉伯媒体对三中全会的热议和评价,是阿拉伯国家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研判未来世界态势、谋求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破解“资源诅咒”等多重诉求的体现,是谋求和平与发展、期待互鉴与合作、交流分享发展经验等逻辑的彰显。

(一)国际形势的不确定促使阿拉伯媒体关注全会的召开

三中全会的召开,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大国竞争博弈常态化,地区动荡与局部冲突不断,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倾向抬头。同时,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蓄势待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或将因此重塑,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上述多种因素交织,共同冲击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弥漫,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诉求日益凸显。

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未来战略发展发挥着“窗口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阿拉伯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国媒体以此为契机,观察、了解中国就发展体制机制提出的中长期改革措施,希望从中了解、把握未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态势。

(二)地区环境的脆弱性促使阿拉伯媒体关注若干特定议题

一直以来,阿拉伯地区在自然、经济和地缘环境等方面呈现出的脆弱性,对阿拉伯国家造成了复合型的挑战,也成为这一地区国家现代化转型的主要掣肘。经济环境方面,阿拉伯国家不论产油国与否,绝大多数都采用了长期依赖自然资源的地租型经济模式。结构单一、工业化落后、产业转型难成为各国经济面临的困境。自然环境方面,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这里沙漠面积广袤,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干燥和水土流失严重成为该区域内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恶劣的生态环境叠加居高不下的人口出生率,导致阿拉伯国家普遍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继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地缘环境方面,历史上被殖民的经历、复杂的民族教派矛盾、域外大国力量的长期介入等原因,造成阿拉伯国家在安全上长期呈现出依附性特征。而伴随美国这一在该地区长期扮演“离岸平衡手”的大国战略重心的东移,阿拉伯国家与传统域外大国之间的互动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在上述背景下,阿拉伯各国纷纷将谋求独立自主、绿色多元化经济转型、平衡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自身现代化道路上亟待完成的任务。而与阿拉伯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改革等领域进行系列战略部署和规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阿拉伯各国媒体的关注重点也纷纷聚焦到上述领域。

(三)“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促使阿拉伯媒体期待中国发展带来的合作契机

自正式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倡议由愿景转为现实,成为国际上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与合作平台。在阿拉伯地区,22个阿拉伯国家全部与中国签署框架内合作文件,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在基础设施项目、金融投资、能源领域之外,生物制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兴起,清洁能源、北斗卫星、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等中心陆续成立,中阿合作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特点。“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埃及、卡塔尔、阿联酋的发展战略深入对接,平台作用凸显。在诸多阿拉伯国家眼中,中国的发展意味着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发展平台。因此,相较于西方媒体,阿拉伯媒体对三中全会普遍给予了积极、客观评价。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着阿拉伯国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未来中阿合作新增长点的诉求。这在一些阿拉伯媒体的评论中已有所体现。比如,埃及自由新闻网记者在参加中国驻埃使馆举办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宣介会后发表文章,用大量笔墨论述了未来中埃合作可能加强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化工、农业科技等,并在文章最后重申,“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强中埃合作,为两国人民的利益和进步作出贡献。”穆罕默德·阿里在参加“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带来的全球机遇”对话会时也强调,“阿联酋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中国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作出贡献。”


[吕可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

本文原载《国外理论动态》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