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海外政要学人看中国 > 看中国媒体

俄新社文章:中国理念可引领世界前行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9日 | 来源:参考消息网2021-04-24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俄新社网站4月22日刊发题为《世界茫然不定,亚洲出手相助》的文章,作者系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文章认为,美国企图将各种新老观点加诸所有人且强迫人们遵守的做法与时代相悖,而中国平等协商、加强交流合作的理念正在引领世界。全文摘编如下:

您相信西方文明以其当前所处的境况,能向所有人提出好的建议或是勾勒出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美好愿景吗?倘若不能,那么可否换人铺就前行之路,例如亚洲?

博鳌亚洲论坛便是探讨此类问题的平台,今年是它成立20周年,本次年会已于21日落下帷幕。让我们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中,撷取对于非亚洲读者而言最有意义的表述吧:

“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

“我们要平等协商……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

中国提议在各个领域加强交流合作而非争夺规则制定权。在北京看来,互尊互鉴才是不同国家和文明在现阶段的相处原则,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习近平认为,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

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将成为一体化的典范,不是完全拉平差距,而是建立在对现实共同认知基础上的一体化。理念质朴,但却相当出色。

它的革命性在于,过去,全球化是通过竞争发展起来的,有时和平,但经常不是。自殖民时代起,侵略者便一直认为,可以且需要将生活方式、文化、法律以及其他很多非物质的、但能让自己在被占领土上过得如家乡一般舒坦的东西强加于其他民族,后者理应接受一切,而他们只会因此变得更好。

人类社会似乎已习惯了上述理念。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是在进行理想生活标准的竞争,成王败寇,落败的理念和习惯都应离场,只留下唯一的胜者。如今,中国提出可以换一种方式,用平等合作取代竞争,这是新的理念。即没有必要用中国的生活方式在印度或其他国家取代当地习俗,只需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众多习俗即可。

目前,放眼全球,相关情况堪忧。在美国,对不同观念、种族等的不宽容度已达到临界值。如今,极端做法抬头,企图将各种新老观点加诸所有人且强迫人们遵守,这与时代相悖。

4月21日,嘉宾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双循环的中国新发展格局”分论坛上进行线上线下的讨论。新华社